新聞
-
善用機緣可改變一生
在小型地產發展商工作了差不多3年,老闆在上海及日本的親戚陸續加盟,四大高層分別由兄長、家姐,姐夫、外甥擔任。我由原先直屬一位老闆,變成為五位長老服務。我雖年少工作經驗尚淺,也明白企業架構的基本原理。要同時為幾位上司辦差事可能產生不少互相矛盾的情況。與其左右做人難,不如轉職尋找新機遇。 所謂「... -
金融科技如何產生社會效益
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actively advocating and working towards for popularize finance industry, to reduce world poverty and famine. Survey funds electronic payments go through local platforms which not only promot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ut also creates job opportunities, tax revenue increases, build better country infrastructure and brings social progress. -
創造者經濟 Z世代事業
創造者經濟如何運作?
不久前,信息和娛樂行業還被少數媒體所壟斷。 電視、廣播和報紙是大多數人消費內容的主要媒介。 這種趨勢持續了很長時間。 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由Web 2.0發展到現在的Web 3.0——用戶不僅是消費者,而且是創造者。 人們開始創建內容並與他們的社群分享。 個人成為生產者和他們自己的品牌管理者。 這一趨勢引發了內容生產、分發和消費方式的革命。 而這一切都導致了創造者經濟的發展。
-
Fintech網上分享會圓滿結束 行內專家提出3個關鍵字
本港FinTech職位空缺自2022年頭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中升幅最顯著的是保險科技(InsurTech)、監管科技(RegTech)、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她建議有意入行者多留意招聘廣告中的Job description,認清僱主最想員工擁有的技能,再集中火力鑽研某個專業範疇,求職時會事半功倍。 -
ESG填補元宇宙黑洞
葉仕偉:ESG填補元宇宙黑洞 【明報專訊】筆者早前在本報專欄,曾撮寫「元宇宙的銀河與黑洞」。承上啟下,本文將討論ESG(環境、社會和管治)如何彌補了元宇宙的弊點。記得筆者早在六、七年前討論ESG,卻被看成「不可能的任務」。如今,幾乎沒有任何機構不在推動ESG的項目或投資。 至於元宇宙,一... -
職涯發展的關鍵里程
我講了一大堆陳年往事,其實是要引述個人的案例來印證職涯規劃的幾個關鍵學習點,給年輕人一些觀念與想法。
- 在大學時期廣泛結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行為。你永遠不能預知誰是你的貴人福將,但認識的人多了,遇上貴人的機會就更大。當然你必須要成為別人眼中的一個既能幹又有熱情的年輕人,那平時就不要計較,盡力幫人,策劃一些活動做點成績出來,成為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
- 工作期間要向同事及合作夥伴學習的內容很廣泛,除了行業知識,還有一些處事技巧、溝通方法、內部及市場情報、潛規則的奧義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職涯生存之道。
- 找工作當然最好的是完全符合個人的才華、嗜好、興趣、知識、能力、技能,這看似不可能的理想其實是可以透過改變、改善自己而達到的。才華雖然是天生的,但也可透過後天栽培成為知識、能力與技能。嗜好與興趣更加會隨著年紀及經歷而改變,不是終生不渝的東西,何必執著而堅持。要勝任一項工作及一個崗位,能夠學以致用把修習得來的知識鍛鍊成能力與技能,就是職涯發展的關鍵里程。
- 時光不再,但經濟始終會有周期循環。尊敬的王維基師兄曾經講過:「點解我後來可以創業?因為我有儲錢。」大家一定再養成儲蓄的習慣,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才有資金去拼搏。
-
IFTA FinTech & Innovation Awards 2021/2022 Finalists Announcement
#IFTA #FinTech & #Innovation Awards 2021/2022 Finalists have been announced!🎊
We received more than 30+ nominations from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FinTech industry this year. The awards jury has shortlisted 31 nominations in 11 categories. The competition was tight and the jury decisions were difficult. Congratulations to all our award finalists👏🤗 -
金融科技人才要求 隨新業務模式轉型
吳漢銘:金融科技人才要求 隨新業務模式轉型 【明報專訊】金融科技最簡單的定義是金融與科技,但是合併兩者的意義是什麽?歸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人民銀行,英倫銀行、新加坡MAS、香港金管局等多家機構的定義,金融科技都是提升金融服務的新方法。其中IMF與世銀在2018年峇里金融科... -
碳金融的機遇
劉國俊: 碳金融的機遇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又稱Fintech)帶動全球金融服務不斷創新,亦正改變營商模式及用戶對金融服務的期望。雖然金融科技有多個不同含義,但現今一般涵蓋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和大數據在支付、結算及交收、存款、借貸及集資、保險、投資管理及市... -
【人物專訪】專家剖析香港Fintech發展趨勢 培育3大範疇人才鞏固領先地位
從業員須自我增值
在發展Fintech的過程中,人力資源是重中之重。據金管局公布的「金融科技2025」策略亦提及,當局會跟多個策略夥伴合作,擴展金融科技人才庫,培育更多學生和銀行從業員成爲全面的金融科技專才。Darron坦言,現時香港的Fintech人才供應絕不足夠應付需求,除了要制定長遠人才培訓政策外,金融或資訊科技從業員應報讀有認受性的Fintech專業認證,以提升競爭力。「以我們IFTA從英國引入的專業考試為例,內容涵蓋金融市場法規、軟件工程、支付及加密貨幣、數據科學、雲端運算等等,整合兩個行業的人才。完成考試的考生可以向IFTA申請成為認可金融科技師(Certified Financial Technologist,簡稱「CFT」),獲取專業資格,得到行業認可。」
-
科技帶動ESG的創效投資
創新加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方舟投資(ARKInvest)去年也公布了《Impact Investment》的白皮書報告,副題是「Is Innovation the Key to Accelerating Progress toward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創新是加速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嗎?),把17項永續發展目標歸類為四大持續發展野心(Sustainable Ambitions),包括:經濟趨同化協作、健康相關的經濟增長、促進環境保育的行動、未來基建開發,結合其重點科技領域,包括:機器人、人工智慧、能源儲存、基因排序、區塊鏈技術,可以更精細地把科技與永續發展目標建構為多個投資網格,瞄準社會環境保育議題投放科技改革。
企業創新依賴科技,並不單純為了吸引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有一部分的創新項目可能會改變營運流程而節省成本。節流的效果也可能是節省時間成本,而間接減少資源消耗。所以透過創新而減少成本讓整體財務回報上升之外,對社會環境的保護也有貢獻。科技可以促進永續發展的例子有很多,醫療科技救活病人、食品及農業科技可以提升產能及質量,讓更多人獲得溫飽及健康的糧食,新能源科技及自動化駕駛系統有可能減低溫室氣體排放。
總而言之,ESG的初衷是引導擁有資金的機構成為負責任的投資者,以管治文化改善營商行為,輔以監管指引來栽培永續發展生態。SDGs是要更明確釐清指標與方向,卻因為繁雜的架構而不容易掌握達標。而把科技引進企業營運,節流、開源、關愛環境與社會效益,冀望能趕得及在2030年達到一定的指標。
-
下一波的金融科技
要預測下一波的金融科技,首先要理解過往與現今的金融科技概念、基建框架與科技應用。金融業務的產生,是因為人類對金錢的需求與供應必須透過值得信任的中間人令借貸交易有效地運作,繼而衍生多方位的借貸商業模式。銀行在歷史上扮演著這個看似不可替代的中間人角色,由個人與企業借貸、建立地區性的資本融資市場、以及衍生金融產品,其實都離不開對傳統貨幣的回報追求,而監管機構的規條讓投資者得到合適的保障,但同時也限制了創新業務發展的空間。當某一方有充沛的資金要尋找投資回報,銀行已經不是單一可信賴的機構夥伴。因為區塊鏈技術的普及應用,其核心基建是以分散式記帳技術容許數據在不同企業的內部系統遊走相互溝通交易結存,這種技術的重點是可以不用依賴中央資料庫或結算程式,交易數據仍然可被區塊鏈技術驗證真確性。
區塊鏈技術是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兩大動力之一。從2008年開始問世的第一代區塊鏈於比特幣的應用;之後從智慧合約技術產生了以太幣的第二代區塊鏈(2013-17);緊接著是第三代的百花齊放ICO及開始探索區塊鏈的商業應用場景(2017-20),現在身處第四代的區塊鏈時期我們已經進入整合區塊鏈技術至對接NFT資產認證、邊玩電競遊戲邊賺錢的商業協作模式、建立元宇宙市場商機、甚至國家級的加密貨幣發行研究,這些都是預期於三至五年內可達至的景況。
- Previous page
- Page 7 of 11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