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產生社會效益
【明報專訊】早前筆者為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HKSEC)主講了一個線上課程,分享「ESG與金融科技的關係」。無獨有偶,上周我獲香港恒生大學邀請出席Fintech×ESG座談會。坊間似乎對如何把ESG與不同行業對接很有興趣,我想藉此機會先論述ESG和金融科技的關係,下期探討房地產科技與ESG的關係。
上期提及聯合國2015年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 in 2030),期望2030年讓全球成為更適合永續發展的社會。為應對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環境退化、貧富差距等難題,該組織制定17項核心目標,包括終結貧窮、消除飢餓、減少不平等多元伙伴關係等。如今各國都通過各種政策朝着目標努力,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
電子錢包普及 更多人享金融服務
在聯合國公布的數據也發現,每當人均匯款金額提升10%,該國的貧困人口會因而降低3.5%,可見經濟活動對城市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然而金融活動的支付服務必須有完整的通訊基建,這卻是發展中國家最欠缺的資源。現今透過我國普及的通訊科技的幫助,發展中國家也可利用更低成本建立完善的通訊網絡。基於不少發展中國家的道路基建尚待開發,他們更有潛力發展虛擬銀行,省略建立實體銀行的成本。所以金融科技在傳統金融機構不普及的地區可能更有發展空間。
低成本通訊網絡 增經濟活動創就業
法國電訊商Orange於2008年在象牙海岸共和國推出Orange Money(現已普及至非洲17個國家),通過提供匯款、收款和工資支付的服務,即使沒金融帳戶但有電話號碼的使用者,也可進行簡單的金融、儲蓄活動,除了為Orange公司帶來了更大的盈利及正面的社會形象,還推動當地經濟平等,鼓勵小企成立。
從宏觀角度推斷,通訊基建加上網絡金融系統及法規,可刺激金融活動並有助減少社會貧窮,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一(SDG 1)。當貧困率降低了,饑荒人口也隨之減少以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二(SDG 2)。當國家消除了貧窮和飢餓,便可為國民帶來健康保障,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三(SDG 3),創造一個健康、有福祉的社會。當經濟發展良好,人們便可以擁有更多的升學機會,減少文盲,達到永續發展目標四(SDG 4)。一個經濟起飛的地方將需要更多就業人口,這會讓女性有更多工作機會,從而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五(SDG 5)。可見金融科技的發達確可產生一連串社會效益。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原文連結: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