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帶動ESG的創效投資
蔡明都:科技帶動ESG的創效投資
【明報專訊】筆者早年曾是兩本科技雜誌的專欄作家,深信科技能改變人類幸福。及後從事創業顧問與社會企業教育研究多年,更與一眾有心人士創辦了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近年雖專注科技創投的業務,仍不忘把社會企業精神融入投資項目。坊間以ESG作主題的活動、文章、企業及投資方案林林總總,上次我曾詳細講解了ESG的背景歷史,提及MegaTrend下的科技觀點。今次一併與大家剖析ESG與SDGs的前因後果,及與科技趨勢的緊密關係。
ESG、SDGs與科技聚焦的轉型行動
聯合國時任秘書長安南積極拉攏跨國投資者把ESG命題融入未來的投資策略上,於2006年確立了「負責任投資原理」(Principles 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這是一個非常偉大且極具謀略的互惠互信的協作方案。相信當時的一眾企業家投資者都是熱誠地簽了約章,在賺錢目標之外真心希望加入環境保育、社會效益及企業管治。現時,已有超過1600家跨國企業投資者簽了約章,管理着70萬億美元的資產。因為缺乏方向性的指引與準則,剛開始時投資者發現要把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守則融入所投資的企業策略是非常困難。聯合國於是在2015年制訂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當中更詳列169個項目指標的詮釋,詳情可參考聯合國官方網站。當初以2030年為時限,成員國都明白這是一項艱辛的任務,於是在2019年又發表了「全球永續發展報告」,副題是「The Future is Now - Science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將科學元素帶進永續生態發展,把既嚴重又相互影響的問題及目標羅列出來,17項目標被歸類為6個切入點(entry points),包括:人類福祉與社會實力、永續公平的經濟體、食物營養系統模式、能源脫碳的普遍、城市和城郊發展、全球環境公域。報告亦確認了以4個手段(levers):管治、經濟財務、個人及集體行動、科學與科技,以6個切入點貫穿合共24個矩陣,刺激思維推動協作行動。
創新加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方舟投資(ARKInvest)去年也公布了《Impact Investment》的白皮書報告,副題是「Is Innovation the Key to Accelerating Progress toward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創新是加速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嗎?),把17項永續發展目標歸類為四大持續發展野心(Sustainable Ambitions),包括:經濟趨同化協作、健康相關的經濟增長、促進環境保育的行動、未來基建開發,結合其重點科技領域,包括:機器人、人工智慧、能源儲存、基因排序、區塊鏈技術,可以更精細地把科技與永續發展目標建構為多個投資網格,瞄準社會環境保育議題投放科技改革。
企業創新依賴科技,並不單純為了吸引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有一部分的創新項目可能會改變營運流程而節省成本。節流的效果也可能是節省時間成本,而間接減少資源消耗。所以透過創新而減少成本讓整體財務回報上升之外,對社會環境的保護也有貢獻。科技可以促進永續發展的例子有很多,醫療科技救活病人、食品及農業科技可以提升產能及質量,讓更多人獲得溫飽及健康的糧食,新能源科技及自動化駕駛系統有可能減低溫室氣體排放。
總而言之,ESG的初衷是引導擁有資金的機構成為負責任的投資者,以管治文化改善營商行為,輔以監管指引來栽培永續發展生態。SDGs是要更明確釐清指標與方向,卻因為繁雜的架構而不容易掌握達標。而把科技引進企業營運,節流、開源、關愛環境與社會效益,冀望能趕得及在2030年達到一定的指標。
原文連結: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