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量人生整體回報

我的創業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甚至可以用波折重重來總結。雖然負面失敗的結果不值得炫耀,但由職場轉入創業圈又回歸職場的歷程之間,充滿著不同層次的關鍵因素,每一個細節似乎有關連但又難以捉摸把握。我在未來的文章會剖析由自身創業到成為創業顧問、回歸校園策劃社會企業比賽、參與創業研究、與大企業合作發展創業精神的活動、被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招募建立企業創新與創業服務的團隊、及如何啟動科創投資基金的故事,每個階段都會與大家分享值得學習的重點。

由自身創業變成創業顧問
當年我覺得自己是在做行政人員招聘顧問服務的生意,但其實跟自僱人士沒有兩樣。業務規模很小,沒有很多員工,分工又不仔細,事事要親力親為,這種工作模式與企業營運的本質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做生意的經驗尚淺,我自覺有必要快速地學習做生意,方法一是自己買書及在網上找資料閱讀進修,又或者報讀課程向有經驗的人士學習。當年李根興先生開始搞幫人創業的經紀生意,經常舉辦創業講座。因為是「自僱」,工作時間比較有彈性。一有空便報名參加李先生的免費講座。自此我熱愛鑽研創業的藝術原理,也嘗試一邊自學一邊教別人,甚至向青年創業計劃自薦為創業導師。經過長期的訓練我掌握了即學即用的技術,也毅然開始為初創企業提供顧問服務。雖然真的願意付費的客戶不多,但持久的鍛鍊讓我把創業精神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框架,造就了今天的我。

靈活適應外在因素的計劃
從創業講座學習到的一個最深刻的想法是:「創業應該要有計劃,但又不能完全盲目地遵從計劃的步伐」。我解讀這個概念是:做任何事情理應有個計劃,但計劃了又不能執行的原因實在有太多,有些是不可控制的市場風險,有些是個人的性格反映在處事上的因由,有些是別人如支持者與競爭者之間的互動影響,要保持靈活適應外在因素而變化。創業的原理是要先對行業有深入的理解,懂得行業的供應鏈關係、門路,甚至所謂的行業規矩,包括什麼是應做又可以做、可以但不應做、應做但不可以做、不應也不可以做。如果一畢業就想創業,請先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技術與想進入的行業的匹配程度。這跟職涯發展的原理一樣,也是要先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能力、技能、興趣和價值觀,以便找出最合適的職業。而對職業市場的瞭解及配對,就必須要親身體驗一下才行。找對了行業才努力工作進修吸取經驗及發展人際網絡。

針對「年輕人」的職涯發展,我會建議先衡量自己適合那些行業然後才計劃如何加入某一種行業,這樣是會令你較開心快樂的方法。因為如果行業是合適的但只是你的技術能力不足,你還可以努力進修學習以達到目標。衝量人生的整體回報肯定不止是以金錢為單位,還有社會價值及社會貢獻,這些都是反映在你日常的工作、服務、社交言論的結果。若然你加入了一個行業但沒有興趣為行業改革創新,而只是為了工資而工作,最終花了大半生在一個行業打滾卻毫無心得建樹,只是表面富有但內心卻貧乏空洞,這是理想的人生嗎?

蔡明都 Mingles Tsoi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學術及資歷認證諮詢委員會主席

原文連結: CTgood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