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發展策略及初創機遇

上月底渣打銀行與普華永道中國聯合發布《央行數字貨幣共創未來銀行生態體系》白皮書,具體探討了央行數字貨幣在零售、貿易和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以及央行數字貨幣進一步提升零售客戶忠誠度計劃和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發展數字人幣成國家重點策略

要明白貨幣的本質是用作支付交易的媒介,一個國家的貨幣通常會由政府機構來擔任發行保證的角色。國家或司法管轄區的流通法定貨幣及數字貨幣屬於現金(M0)類別,但第三方支付的電子交易則屬於(M2)類別。按人民銀行發表的資料顯示,中國流通的現金額(M0)由2000年的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升至今年3月的10.6萬億元,但是同期的現金使用率(M0/M2)卻由10%萎縮至只有4%,反映M2貨幣供應大幅增加了,意味着市面上很少人使用現金。貨幣供應短缺有機會誘發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促使發展數字人民幣成為國家重點策略。

內地政府自2014年開始籌備數字人民幣,2019年加速推進,2020年央行數研所官方宣稱首批試點的「四地一場景」,包括深圳、蘇州、雄安、成都,以及冬奧會場景。2021年第二批數字人民幣面向公眾的「六地」試點包括上海、海南、長沙、青島、大連、西安。2022年宣布有序擴大試點範圍,第三批數字人民幣的「五市」試點包括天津、重慶、廣州、福州、廈門,以及亞運會場景。截至2022年8月31日,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累計交易數目3.6億筆,金額達1000.4億元,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商戶門店數量超過560萬家。常熟市是江蘇省轄縣級市,由蘇州市代管,屬首批數字人民幣試點之一。今年5月開始對常熟市在編公務員(包括參公人員)、事業人員、各級國資單位人員實行工資全額數字人民幣發放。

增金融包容性 經濟危機時助財政轉移

央行數字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法定貨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性質不變,但轉型為數字化後便能產生顛覆性的改革。mBridge項目是由國際結算銀行(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之創新中心、金管局、泰國銀行、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阿聯酋中央銀行共同合作研究的概念驗證項目。 該項目旨在開發一個多邊央行數字貨幣平台,直接將4個不同司法管轄區(中國、香港、泰國、阿聯酋)數字貨幣連接到一個單一的共同技術基礎設施,通過司法管轄區內20家商業銀行之間進行真實價值交易的試點來進行測試。這平台已發行超過1200萬美元,促成了超過160筆支付和外匯交易同步交收(PvP),總值超過2200萬美元。 試點通過直接在平台上結算真實價值並代表企業客戶推進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實驗。整個項目證明了今天的跨境支付系統的局限性,釐清多邊央行數字貨幣平台解決方案是現實可行並且可客制化生成。

事實上,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已形成一個全球持續增長的趨勢,央行數字貨幣可以確保經濟數字化,促進支付選擇的多樣性,使跨境支付更快更便宜,提高金融包容性,並可能在經濟危機時促進財政轉移。mBridge項目以外,周邊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也可以針對以下的預期功能建立創新的技術與央行共同開發平台:以降低交易對手風險、去中間人及去中心化概念的原則探索構建央行數字貨幣平台;以客制化區塊鏈技術創建有市場價值的工具,例如可以記錄債務或承諾的登記代碼;以增加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和實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為目標的方案;以許可式分類帳技術(Permissione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建立可用於多邊真確記錄的存取制式;以增強的安全措施,包括多重簽名錢包及基於智能合約控制的技術。

蔡明都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學術及資歷認證諮詢委員會主席

原文連結: 明報